<source id="uhhd2"><menu id="uhhd2"></menu></source>

<option id="uhhd2"></option>

    1. <bdo id="uhhd2"><optgroup id="uhhd2"></optgroup></bdo>
      <bdo id="uhhd2"><address id="uhhd2"><dd id="uhhd2"></dd></address></bdo>

      2022我國濕地保護邁入新階段

      2022-11-04 08:18:46 來源: 人民政協報 作者:

      2022年,對我國濕地保護工作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2022年,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中國濕地保護進入法治化發展新階段。

      2022年11月21日—29日,我國將在湖北武漢舉辦《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這是我國首次承辦該國際會議。此次國際盛會在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的同時,也將向世界展示中國濕地保護成效,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

      同時,2月2日,將迎來第26個世界濕地日。本屆主題是“珍愛濕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屆時,國家林草局將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長沙聯合舉辦2022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發布《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

      在迎接第26個世界濕地日之時,讓我們一起了解中國的濕地保護工作——

      以全球4%的濕地滿足世界1/5人口需求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基因庫”。

      30年前,1992年,我國正式加入《濕地公約》,把保護濕地作為對維護地球生態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參與世界可持續發展進程的一項莊嚴承諾,從此掀開了中國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事業的新篇章。

      “加入公約以來,中國濕地保護經歷了摸清家底和夯實基礎(1992-2003)、搶救性保護(2004-2015)、全面保護(2016-2021)三個階段,隨著濕地保護法出臺,我國濕地保護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階段?!痹?月1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草局濕地司司長吳志民這樣總結中國的濕地保護工作,“中國以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1/5人口對濕地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多種需求,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p>

      據了解,自2003年國務院批準發布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以來,中央政府已累計投入198億元,實施了4100多個工程項目,帶動地方共同開展濕地生態保護修復。28個省區市先后出臺了濕地保護法規,濕地保護管理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逐步確立。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濕地保護管理體系,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602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余處濕地公園和為數眾多的濕地保護小區,濕地保護率達52.65%。

      我國還是全球首個完成三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的國家,國土三調正式將濕地列為一級地類。各地建立了濕地調查監測野外臺站、實時監控和信息管理平臺并逐步納入國家林草感知系統。

      作為《濕地公約》常委會成員和科技委員會主席,30年來,我國深度參與公約事務和規則制定,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濕地保護法6月1日起施行

      30年來,隨著一系列濕地保護工作的開展,我國濕地生態狀況持續改善。但人們也發現,保護和利用的矛盾也在日益凸顯,濕地遭受非法侵占、圍墾、污染等現象時有發生。

      而此前,雖然已有28個省區市先后出臺了濕地保護法規,但在國家層面,相關法規分散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法律中,已不能適應濕地保護的現實需要。

      為此,我國針對濕地出臺了專門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并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據吳志民介紹,該法律明確了濕地的定義和統籌協調與分部門管理的管理體制,建立了部門間濕地保護協作和信息通報機制,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解決了困擾我國濕地管理數十年的濕地概念和管理體制問題。

      法律確立了對濕地實行總量管控制度、分級管理及名錄制度,明確了各級政府的管理事權劃分;對濕地保護與利用作出了具體規定,提出了濕地利用的正面要求和負面清單;并對建設項目占用國家重要濕地進行嚴格限制。

      法律還針對泥炭沼澤和紅樹林濕地進行了專門條款的規定,也成為此部法律的亮點之一。

      記者了解到,泥炭沼澤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碳庫,單位面積碳儲量在各類陸地生態系統中最高。正是考慮到泥炭沼澤濕地對生態環境的特殊作用,法律摒棄過去將泥炭地等作為荒廢地、養花原料開采的發展方式,以立法的形式加強泥炭沼澤的保護,這也是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的重大舉措。

      國家濕地公園帶動區域經濟增長500多億元

      除了在工程、制度方面采取措施,建立濕地公園也成為中國濕地保護的重要舉措。

      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其中指出:在不具備條件劃建自然保護區的區域,通過劃建濕地公園等創新方式對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

      2005年,我國啟動了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分為國家級和地方級。

      吳志民解釋說,國家濕地公園屬于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中的自然公園范疇,是我國濕地保護修復的創新實踐和重要抓手。公園一般劃分為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三個功能區,合理利用區面積大都不超過10%。與一般性質的公園相比,濕地公園的主體定位是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同時可開展科普宣教、生態旅游、生態養殖等合理利用活動。

      數據顯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試點制”“晉升制”等設立方式,現已遍布全國31個省區市,總數達899處,全國各類濕地公園總數有1600余處。

      通過建立國家濕地公園,有效保護了240萬公頃濕地,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累計貢獻超過500億元,約90%的國家濕地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已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責任編輯: 陳可軒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麻豆_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在线播放_国产女人高潮嗷嗷嗷叫_av天堂久久天堂色综合
      <source id="uhhd2"><menu id="uhhd2"></menu></source>

      <option id="uhhd2"></option>

      1. <bdo id="uhhd2"><optgroup id="uhhd2"></optgroup></bdo>
        <bdo id="uhhd2"><address id="uhhd2"><dd id="uhhd2"></dd></address></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