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團隊揭示了生化反應速度的差異是導致小鼠和人類時鐘差異的原因。為了確定這一發育原則,研究人員利用“干細胞動物園”重現了除小鼠和人類之外的4種哺乳動物的節段時鐘。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細胞·干細胞》上。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人員多年來致力于改進納米孔技術,該技術可讓DNA分子通過膜上的小孔以測量離子電流,研究人員則可以通過分析核苷酸在電流通過時的擾動情況,來確定DNA的核苷酸序列。該研究19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4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發明出一款智能“手套”,可通過向佩戴者手掌中的神經發送電信號,讓佩戴者感覺自己在虛擬現實(VR)中抓住物體。
俄羅斯研究人員開發出基于兩階段熱轉化的技術,有助于從工業廢料中獲取技術活性炭,有望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為工業企業提供活性炭。
俄羅斯謝切諾夫莫斯科第一國立醫科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謝苗諾夫化學物理中心合作,研發出利用活細胞對人體組織進行三維生物打印的技術,使為特定人群打印器官和組織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