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十四五’期間,我國計劃發射7顆風云氣象衛星,2021年我國發射的風云四號B星和風云三號E星2顆風云氣象衛星,目前正進行在軌測試?!比涨?,在中國氣象局舉行的12月例行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司長曹曉鐘透露。
風云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曹曉鐘介紹,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風云氣象衛星形成了兩大系列,主要分為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靜止氣象衛星,是在地球赤道上空約35800公里運行,相對地球靜止,可“凝視”地球表面1/3的固定區域并對同一目標地區進行連續觀測,捕捉天氣系統快速變化情況,主要用于天氣分析和災害監測預警。極軌氣象衛星,是在距地表約800公里上空圍繞地球南北極運行,可“巡視”地球,可每天兩次對地球表面上的一個點進行觀測,且時間固定,主要用于數值預報、氣候預測、環境監測等。
“目前,國產數值天氣預報中應用的觀測資料76%都來自衛星,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運行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辈軙早娬f,從1988年開始到現在,我國共發射了19顆氣象衛星。其中,在軌運行的有8顆,包括極軌氣象衛星3顆,靜止氣象衛星5顆?!笆奈濉逼陂g,我國計劃發射風云三號G星、風云三號F星、風云四號C星等7顆風云氣象衛星。其中,靜止氣象衛星3顆,極軌氣象衛星4顆。
截至目前,使用風云氣象衛星數據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已增至121個。中國氣象局被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為全球十大世界氣象中心之一,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提供及時和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在氣象國際治理中充分展示了負責任大國形象。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升級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提高風云氣象衛星等遙感資料同化應用能力,更好滿足氣象防災減災、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需求,努力將風云氣象衛星的作用發揮到最大?!辈軙早娬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