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楊侖
整齊的廠房、先進的設備、皎白的絲束,一條條碳絲穿過收絲機纏繞成筒……冬日的吉林市寒風凜冽,而吉林化纖集團的碳纖維車間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日前,吉林化纖集團12000噸碳纖維復材項目1#碳化線一次開車成功,該條碳化線是國內自主設計安裝單體產能最大的碳纖維生產線,也是吉林省重點推進的40萬噸碳纖維全產業鏈項目之一。該條碳化線年產能可達到3000噸以上,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風電、光伏等綠電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輕量化等領域。
瞄準關鍵技術攻堅克難
車間生產一線,是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德武每天必去的現場。每天清晨,他都會來到廠房里和職工交流,了解生產情況,解決發展難題?!安粊砜纯?,心里不踏實?!彼蔚挛湔f,“黨的二十大關于創新發展的重要論述,是企業發展的指引?!?/p>
吉林化纖集團始建于1959年,2013年開始在原有碳纖維原絲規?;a的基礎上,加大科研力度,堅持碳纖維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瞄準關鍵技術發起攻關。
碳纖維作為戰略新材料,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掌握關鍵技術對于行業發展顯得至關重要。
“生產過程中,問題點就是創新源?!奔只w集團碳纖維研究所研究員姜彥波說,“當然,創新也需要艱苦奮斗,敢于挑戰不可能?!?/p>
目前,吉林化纖集團擁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時企業成立的富博研究院下設8個研究所,共有專、兼職研究員78名,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和副高級以上工程師,將企業內部智力資源與外部科研力量深度結合,促進企業創新升級。2022年,吉林化纖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16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如今,吉林化纖集團圍繞單線萬噸級原絲生產裝備國產化、單線3000噸碳絲生產線裝備國產化和碳化生產線數字化智能化,物耗和能耗下降,碳纖維性能提升,牢牢牽住碳纖維關鍵核心技術的“牛鼻子”。
人才建設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機器的轟鳴聲中,一縷縷雪白的原絲通過低溫碳化爐……在碳纖維原絲生產車間里,紡絲車間工藝班長、技師齊巍和他的工友正有條不紊地檢查著生產線的工作狀況,不時查看工作臺上顯示的參數——去年,他剛剛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企業的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吉林化纖集團圍繞生產經營激勵、創新人才激勵、一線苦臟累勞模型激勵3個方向研究制定激勵機制,通過開展各層次、各崗位的全過程勞動競賽、技能大比武,以及工匠、勞模、技師、主任工程師評聘等工作,增加一線員工收入,激發創新動力。2021年,集團公司開展勞動競賽462項,提出“五小”合理化建議1556條,一線員工收入同比增長8%。
人才與創新工作給企業發展激發了活力,增添了動力,吉林化纖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攻關推動、自學主動、論壇互動、統學促動”的五動人才培養,提升原創能力,培養高精尖人才;公司實行“揭榜掛帥”課題制,揭榜了27項重大課題,有26名專業技術人員掛帥領題,目前已完成研究課題7項。
“十四五”開局之年,吉林化纖集團實現了產值131.5億元、銷售收入160.5億元的歷史新高,2022年企業產值將突破200億,真正走出了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碳纖維全產業鏈項目加快推進的同時,吉林化纖集團積極與中航工業、長春一汽開展戰略合作,加快推進碳纖維產業在配套樹脂、上漿劑、纏繞氣瓶、汽車配件等領域的延伸拓展,實現了企業生產規模優勢與科研院所技術優勢的完美結合,為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碳纖維產業、助推碳纖維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實現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