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4日,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自北京市東便門至山東省聊城市位山閘)707公里全線貫通實現有流動的水。這是繼2022年經補水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后,京杭大運河再次全線通水。
4日10點,位于山東德州的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岳城水庫水經衛運河與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水、引黃水匯合,進入南運河;位于天津市靜海區的九宣閘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南來之水經南運河與天津本地水匯合;位于天津河北區的新開河耳閘開啟,引灤水進入京杭大運河天津市中心城區段;此前,北運河水和天津本地水匯合,與南運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匯;至此,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潘莊引黃、官廳水庫、岳城水庫、引灤工程、再生水及雨洪水六個水源的水全部進入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建造的偉大工程,歷史悠久,工程浩大,具有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內河航運、生態景觀等功能,受益廣泛,是活態遺產。受歷史演變、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影響,一個時期以來,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水資源嚴重短缺,河道斷流、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十分突出。
此次補水綜合考慮各補水水源條件,結合沿線春灌需求,自2023年3月1日開始實施,較2022年提前了一個半月,計劃5月底完成,并根據水源來水情況盡量延長全線貫通時長。計劃補水水量4.65億立方米,其中用于置換沿線農業灌溉取用深層地下水水量約2.08億立方米,置換河北邢臺、滄州、衡水,天津靜海、濱海新區等地深層地下水超采區農業灌溉水源,預計置換灌溉面積約99萬畝。
此次補水分六條路徑,截至4月3日,已累計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補水19121萬立方米,完成計劃補水量的41.1%。其中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累計補水4204萬立方米,潘莊引黃累計補水2141萬立方米,官廳水庫累計補水649萬立方米,岳城水庫累計補水3013萬立方米,再生水及雨洪水累計補水9114萬立方米。河北省累計引水666萬立方米,用于2.9萬畝農田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