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努力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力爭占據價值鏈高端地位。黃浦江畔,一座高質量創新發展的先鋒之城,正以構建新型產業體系、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創造新輝煌。
5月11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走進上海,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湯文侃以一組數據標定上海產業發展的欣欣向榮: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繼續保持4萬億量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43%,科創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效能進一步顯現。
制造業提質增效,三大先導產業堅實領航
上海工業產業基礎雄厚、科技資源密集、高端人才集聚、應用場景豐富、資本市場活躍,積極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2022年,上海制定實施高端制造業“25條”,以建設現代化產業架構為目標,初步構建起“2+(3+6)+(4+5)”的現代化產業架構,即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為引領,三大先導產業創新突破、六大重點產業集群深耕提升、四大新賽道產業加快拓展、五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的新型產業體系。
探索制造業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上海步履堅實。湯文侃介紹,上海在汽車、食品、化工、航天設備等領域率先打造一批“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的示范工廠,形成以“綠色數字化”和“數字綠色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我們重點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計劃,累計建成100家智能工廠,打造8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3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上海機器人密度260臺/萬人,是國際平均水平兩倍多;形成26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鏈接全國120多萬家企業、822萬臺設備,推動一批‘5G+AI+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睖馁┱f,到2025年,上海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數字化轉型比例不低于80%,同時創建200家以上“四綠”示范企業、30家零碳示范工廠、5家零碳示范園區。
建設三大先導產業創新高地,上海藍圖舒展。目前,上海積極推動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實現倍增,達到1.4萬億元。集成電路,聚焦“全鏈發展 + 芯機聯動”,制造、封測、設計、裝備、材料等全產業鏈能級不斷提升,集聚重點企業超過1000 家,吸引全國40%人才;生物醫藥,聚焦“張江研發 + 上海制造”,全面布局生物制品、創新化學藥、高端醫療器械等,CAR-T細胞治療、PET-CT等技術和產品相繼突破,院士、長江學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國 1/5,創新藥占全國 1/4;人工智能,聚焦“算法創新+場景賦能”,推動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揭牌運作,原創算法等取得突破,產業人才占全國 1/3。
六大重點產業支撐發展,新賽道未來產業加速壯大
打造六大重點產業集群,上海視野開闊。湯文侃介紹,在電子信息領域,上海推動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等領域發展,5G通信模組等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生命健康領域,上海延伸發展健康服務、醫藥流通,康復輔助器具、在線醫療等加快發展應用;在汽車領域,上海新能源汽車實現“兩個一百萬輛”,產量近10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推廣規模居全國城市首位,新能源汽車出口達50萬輛,加快建設全國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等規模持續擴大;在高端裝備領域,上海建設民用航空、大型郵輪、重型燃氣輪機、北斗導航等特色產業鏈,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全國第一;在先進材料領域,上?;?、鋼鐵等行業加快綠色化轉型,發展前沿新材料,布局膜材料、纖維材料等新興領域;在時尚消費品領域,上海發展化妝品、創意設計等特色產業,加快推出服飾尚品、化妝美品、數字潮品等“時尚八品”。
布局新賽道和未來產業,上海定位高遠。上海落實新賽道行動方案,在數字經濟領域已經形成30家新生代互聯網領軍企業和7家千億級電商平臺;在綠色低碳,聚焦能源清潔化、原料低碳化等“六化”趨勢,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五大領域發展;在元宇宙領域,推進鏈接、交互、計算、工具、生態“五位一體”布局;在智能終端領域,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服務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虛擬顯示等領域。
同時,上海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布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設立張江、臨港和大零號灣三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在未來健康領域,上海布局腦機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在未來智能領域,上海推動智能計算、通用AI、擴展現實、量子科技、6G等技術突破;在未來能源領域,上海攻關核能技術、儲能技術、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在未來空間領域,上海發展深海探采、空天利用等優勢領域;未來材料,加速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非硅基芯材料等落地應用。
潮涌浦江,活力澎湃。上海,這座引領之城、先鋒之城,正夯實基礎、瞄準突破口、搶占新賽道,譜寫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