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劉園園
周末集市如約而至,售賣食品飲料、手工藝品的攤位前人流如織。5月14日,記者來到上海長寧區凱田路,這里位于長寧“新華中央活動區”,平日是各類產業云集的超級寫字樓,節假日變身熙熙攘攘的周末集市,與周邊居民的生活融合共處,成為“15分鐘生活圈”的有機組成。
據上海市規劃資源局詳規處處長伍攀峰介紹,2014年10月,上海率先提出“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概念,在城市打造步行可達的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居民生活“舒適圈”。
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郝鵬介紹,新華路街道于2019年在全市率先開展“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試點。新華社區歷史底蘊深厚,人文薈萃。公元970年建成的法華禪寺,比上??h早321年,故有“先有法華,后有上?!敝f。近百年來,馬相伯、嚴復、孫科、賀子珍等許多仁人志士在這里居住工作。轄區內有洋房別墅270多幢,擁有著名的外國弄堂和萬國建筑別墅群,還有上海影城、上海民族樂團、交通大學、復旦中學等多家知名文化教育機構,也有上生·新所、幸福里等時尚網紅新地標。
“缺什么補什么,有什么布什么”,在新華街道15分鐘社區生活圈,人居環境和諧互動、空間利用集約高效、公共服務均衡可及。郝鵬表示,未來三年,新華街道將繼續以“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行動為主線,著力打造“社區生活+社會治理”雙基本單元樣本社區,并繼續在持續滾動推進、多元主體參與、數字化治理等方面探索和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繼續構建美好社區生活圖景。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