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落實好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做好“三農”工作的金鑰匙。
2023年,新選派省級科技特派團31個、科技特派隊60個、科技特派員2510人……這是記者從云南省新上線試運行的科技特派員管理信息系統上了解到的幾個關鍵數據。
截至6月25日,科技特派員共服務云南企業1048家、村莊939個,引進新品種965個,推廣新技術1089項,培訓66837人次。
由中國工程院、云南農業大學等支持實施的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竹塘鄉云山村蒿枝壩的“鄉村振興雜交稻旱種科技示范項目”。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攝
27個特派團,展開“一縣一團一課題”攻關
“茶地套種、耕地散植”。單甲鄉嘎多村農播自然村,位于在中緬邊境的滄源縣。去年以來,來自云南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團已在這里開展兩期滇黃精種植培訓。
滇黃精是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雙高”的百合科黃精屬植物。從選土配土、殺蟲理墑、種植施肥等環節現場示范教學,還組建了示范種植技術微信群,及時答疑解惑。“山里有珍稀的野生滇黃精,是我們要保護的資源。有專家手把手幫我們打造滇黃精種植示范基地,一定會有好收成!”村民李尼惹說。
目前,云南省農科院已建成試驗點6個,累計扶持單甲鄉滇黃精種苗34萬株150畝,建成連片示范基地120畝。通過2年左右的套種管護,畝均可增收8000元以上。
僅在滄源一地,科技特派團的服務就涵蓋了中藥材、肉牛、生態茶、高產優質水稻等眾多產業,成效顯著。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2022年,國家向云南選派了科技特派團27個,按照“一縣一團一課題”,精準支持重點扶持縣農業主導產業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示范。為做好服務保障,云南省還組織27位團長到福建南平學習典型經驗。
目前,國家科技特派團和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在云南申報的27個課題,均已獲得科技部批準立項,精準解決鄉村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省級科技特派員、特派隊在云南省重點幫扶縣支持開發的部分特色優質產品。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攝
強化管理服務,壯大省級科技特派員隊伍
在昆明市東川區,針對區內馬鈴薯、生豬、蔬菜等產業的堵點、難點,農業科技專家深入調研,提出技術對策;在怒江州福貢縣,通過“調研—座談交流—再調研”,特派員們全面熟悉當地蔬菜、茶葉、草果等產業發展情況和技術需求,引進新技術,建起草果豐產核心示范基地,開辟茶園綠色防控技術核心示范基地,特色產業邁進了一大步。
“大宗蔬菜產業組的10名專家,幫助我們引進40多個蔬菜優良品種,優化調整蔬菜產業結構,僅飼料用玉米品種換成菜用玉米品種,產值就翻了3倍!”武定縣科技特派團大宗蔬菜產業組聯絡員馮國華介紹,去年,武定縣蔬菜種植面積比前年增加了3200多畝,產值也增加了7300萬元。
去年以來,科技特派員在云南直接引導、參與創辦領辦企業、合作社等300多個,服務各類生產經營主體3800多家,服務各類基地500多個,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農民190多萬人次,推廣新技術600余項,引進新品種500余個,輻射帶動農民94萬余人。
“可以說,農業科技特派員是打通農業科技到田間地頭最后一公里的核心主體。”云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學勤告訴記者。
2022年11月,云南省提出,推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向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邁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萍际墙ㄔO邊境幸福村最現實、最有力的支撐。
“針對25個邊境縣市產業發展需求,我們已選派496名科技人員組成60支科技特派隊,以374個沿邊行政村為重點,強化模式創新,開展‘全覆蓋、常在村’科技服務?!蓖鯇W勤介紹,結合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通過“組團式”幫扶,已在生物育種、現代食品制造、綠色高效生產、智慧農業等領域構建了較為完備的全產業鏈創新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