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記者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珠海。珠海市海淼水產進出口有限公司主營水產品供港貿易,2018年,公司成為第一家通過港珠澳大橋向香港市場供應鮮活海產品的企業。受益于大橋口岸通關環境的不斷優化,近年來公司的捕撈以及養殖類海產品供港業務年年穩步增長,目前海產品在香港市場占比約25%左右。通過大橋口岸,從捕撈到把鮮活產品送到香港同胞的餐桌,只需要12小時。迄今為止,通過大橋口岸出口海產品逾1.5萬噸,出口額超15億元。
海淼水產總經理翁錫鵬告訴記者,在大橋通車前,公司一直通過深圳文錦渡口岸向香港供應海產品。由于鮮活海鮮產品的特性,長途運輸不單止影響鮮活度,也容易給企業帶來不可控的損失。大橋開通后,通關僅用一個小時左右,公司可以把海產品運輸到香港,而且大橋是24小時都可以通關,很大幅降低了時間和物流成本,真正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我們是珠海的本土企業,因為大橋,我們不僅享受到橋頭堡的優勢紅利,還將業務輻射到粵西等城市。隨著大橋口岸營商環境不斷的優化,貿易便利度持續的提升,公司也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我們來說,大橋就是一座實現夢想的‘圓夢橋’?!?/span>
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副關長郭艷海告訴記者,目前,大橋口岸進出口貨物收發地實現對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全覆蓋,市場涉及國家(地區)由2018年的105個增加至235個。
港珠澳大橋海關充分發揮24小時通關能效,持續強化科技賦能,不斷創新監管模式,深化“智慧海關”建設,運用H986、X光機等智能化查驗設備,提高對進出口貨物非侵入式查驗比例,縮短貨物查驗時間,大力推行“提前申報”等通關便利化措施實施,實現企業貨物未到口岸即已完成單證放行,無需查驗的貨物口岸通關時間3分鐘至5分鐘。同時,對鮮活易腐、需緊急通關的貨物提供7×24小時預約通關、優先檢查、快查快放等服務,壓縮了貨物在口岸的停留時間。(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楊雪 實習記者 沈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