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一顆番茄可以做出多大的文章?在安徽阜陽,答案出人意料。6月1日,記者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團來到安徽瓦大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這家以鮮食番茄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示范大棚里,一串串顏色各異的番茄掛在枝頭,豐收在望。
據該公司總經理劉志才介紹,政府為了提振番茄產業,專門成立由院士專家、研發團隊、質保團隊等組成的科技特派團,不僅可以在線解疑答惑,還會定期組織專家來到田間地頭指導生產、解決實際問題,院士專家團隊的研究生還會在暑期把番茄基地作為實踐基地,開展產學研合作。
科技特派員是助農興農的“排頭兵”。安徽近年注重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支持縣域立足當地主導或特色優勢產業,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牽頭的“鏈式”復合型科技特派團,推進“一縣一團、一團一業”。同時動員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充實科技特派員“備選庫”。
在阜陽,科技特派員市、縣、鎮、村四級管理服務機制不斷完善,建設科技特派員工作市級標桿點1個、縣級樣板點9個、長期穩定幫扶點129個、選派各級科技特派員1805名,實現對全市1716個行政村科技服務“一對一”全覆蓋。
劉志才說,他們也在積極組建長三角鮮食番茄研究院,積極選育、研究和開發優良番茄品種,同時圍繞番茄裝備智能化、生產工廠化、技術精準化,發展智能園藝機器人、智能溫室裝備研發等工作,不斷增加小番茄的“含金量”。
(文中圖片由科技日報記者崔爽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