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他們沖鋒在前,總是在奮不顧身地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他們就是應急管理工作者。
8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見面會上,“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生活感悟,以及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錚錚誓言的精彩故事。
孫柏濤:數十次參加國內外地震救援
2003年,中國國際救援隊第一次出國赴阿爾及利亞實施救援,他作為結構專家參與了救援行動;2006年印度尼西亞地震,他作為聯合國災害評估專家組成員評估了印度尼西亞的災害損失情況;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地震現場待了99天,跑遍了每一個角落……
他就是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孫柏濤。他主要從事防震減災的基礎研究和災害防御實踐,承擔了多項國家級任務和項目,主編和參編的國家規范有十幾部,并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我從1986年讀研究生時就開始了地震工程學習和研究。地震工程是防災減災工程的一部分,我們關注的是由地震作用所造成的災害與程度,以及如何科學防災減災?!睂O柏濤說。
從1996年包頭地震開始,孫柏濤經常出現在地震現場,有數十次國內外地震現場救援的經歷。
談起我國在應對地震災害方面發生的變化,孫柏濤感觸很多?!拔矣X得最大的變化就是從災后救助轉變到災前防御。比如,全世界僅有幾個國家設立了地震預警系統,我們國家就已初步建成了地震預警系統?!睂O柏濤說。
王慶銀:1200余次向險而行
目前,我國有102支安全生產專業救援隊伍,如果從專業來分,有危險化學品救援、礦山救援,還有隧道救援、油氣管道救援、水上救援等多支隊伍。這些隊伍分布在全國各地,平時駐守在企業,一旦有了危險,就會按照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生產救援中心的調動和指令實施專業救援。
“救援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風險和危險,但是作為應急救援人,很多時候都是報喜不報憂,即使家人后來問,我也是輕描淡寫忽略過去?!睆氖戮仍ぷ?5年來,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中原油田隊、普光隊隊長王慶銀參與各類救援1200余起,救出鮮活生命達700余人。
?;窇本仍ぷ魇且粓錾罆r速的競賽,一旦不慎,將有不可挽回的后果。當被問及從事?;窇本仍ぷ魅绾文捵陨淼谋绢I時,王慶銀很謙虛。他說:“從事?;仍ぷ鲿r間長了,如果說磨煉本領,也不敢說有多么高強,借用一段古文‘無他,惟手熟爾’,干的時間長了,積累的經驗就多?!?/p>
在磨煉?;仍绢I的過程中,王慶銀總結了一個“四勤”工作法:一是勤學,二是勤思,三是勤練,四是勤總結。
潘照虎:在國際舞臺展示中國救援隊的能力
“2019年,中國救援隊通過了聯合國重型地震救援隊能力測評,我很榮幸加入了中國救援隊,成為其中一員?!眳⒓酉拦ぷ?5年以來,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高米店站站長潘照虎一共參加各類滅火救援任務3000余起,解救被困群眾400余人,執勤參加重大安保任務50余次。
潘照虎在見面會現場向記者展示了國際城市搜索和救援咨詢團的標識。國際城市搜索和救援咨詢團是聯合國框架下的一個政府間人道主義救援和援助咨詢組織。在國際救援領域,救援隊伍佩戴這個標識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我們在地震救援現場執行國際救援任務的時候,有很多隊伍會通過這個標識找到我們,讓我們去完成一些救援難度比較高的救援任務,這也是一種對我們能力的信任?!迸苏栈⒄f,“我和我的隊友會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刻苦訓練,提升專業救援本領,努力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國救援隊的能力以及中國的大國擔當和責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