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開展的薩拉烏蘇遺址第三次正式考古發掘,公布了最新成果。
100年前,著名的“河套人”在這里發掘,此后該地點就被掩埋在黃沙之下,近百年來雖經多年考察尋找,卻并未有人找到其確切的位置,此次發掘找到了薩拉烏蘇遺址原始地點。同時發掘出兩個原生文化層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高星:兩個原生文化層位說明薩拉烏蘇不是單一、短時的古人類遺址,它在不同的時期被不同的人群利用過,在現代科技手段支持下,通過精細的考古發掘,從文化層中發掘出豐富的石制品和動物化石。
另外,專家利用技術測出古人類在該遺址生存的年代大約距今5萬年。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高星:這次測年是在新的發掘清楚的地層里面取樣,有序地取樣,位置特別精準,與人類的文化遺存共生關系特別明確。用光釋光的方法進行取樣,得出了一系列的數據,最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甄別之后得出河套人是在5萬年前左右生活在這個地區,留下他們文化遺物和遺跡,這應該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迄今為止,位于烏審旗的薩拉烏蘇遺址發現了人類化石出土地點1處,舊石器文化遺址2處,薩拉烏蘇動物群化石出土地點22處,哺乳動物及鳥類化石4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