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1日),第二十五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在四川綿陽舉辦,來自全國120余所高校的近300支隊伍同臺競技,展示機器人及人工智能領域最新的前沿技術和創新應用。
本次專項賽設置了“阿波羅”星火自動駕駛、人形標準平臺等四大賽項。在現場,機器人不僅需要在U型賽道上競速,還要在面對各種路障的情況下上下臺階、搬運能量塊等,而這些都需要機器人對環境進行自主判斷并采取應對措施。在人形標準平臺虛擬仿真賽項中,選手通過設計計算機視覺、運動控制等算法,使機器人具備運動和感知能力,并在虛擬足球賽中進行對決。作為聚焦當前技術熱點的比賽,這些賽項為選手們提供展示成果、切磋技術的平臺,也考察了選手們的算法開發、運動控制、圖像處理等多方面能力。
第二十五屆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賽專項賽主席 孫立寧:我注意到本次大賽基本反映了國際上和國內在機器人領域研究的前沿方向。它體現了機械、電子、仿生和AI的高度融合。國產化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我們的工業機器人今年已經達到20多萬臺的國產機器人的應用,在工業、服務跟社會安全各個領域加大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這方面對帶動我國機械產業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