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彰顯科技底色
龐大的數字火炬手跨江而來、跨越運河的拱宸橋連通古今、此起彼伏的錢塘潮變成舞臺……9月23日晚,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內,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現場通過VR、AR、裸眼3D等技術應用,讓夢幻照進現實,呈現中國美學內涵。
9月23日,“數字火炬手”與現場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順共同點燃主火炬塔。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上億“數字火炬手”點燃主火炬
當數字火炬手大步奔向杭州亞運會主火炬臺“錢江潮涌”,場內場外觀眾也在點擊手機為“火炬手”奔跑助力,亞運史上首次場內外觀眾同屏互動點燃了數字火炬,杭州亞運會黑科技觀賽方陣由此拉開。
此次AR互動環節由杭州亞運會開幕式5G元宇宙沉浸互動合作伙伴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負責技術實現,在中國移動5G+網絡的算力支撐下,萬人同場并發協同互動技術、云邊端多級融合感知定位技術等一攬子創新協同托起了以場內場外、數實融合互動為主基調的觀賽體驗。
綠色燃料加持亞運圣火
杭州亞運會主火炬的燃料是“綠色”甲醇,之所以將其稱之為“綠色”,是因為該甲醇的制備過程“零增碳”,即從生產甲醇到燃燒甲醇,產生、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實現完全中和。這也是人類首次將零碳甲醇作為火炬燃料應用到大型賽事。
戳視頻,解讀“綠色甲醇”的零碳密碼↓
數萬人同時上網沒有“通信焦慮”
為全面確保亞運會開幕式期間8萬名觀眾與工作人員收發視頻、圖片以及撥打視頻通話等網絡需求,中國移動為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組建的2.6GHz異頻+4.9GHz同頻雙層網絡,可實現5G容量提升24%,5G單用戶下行速率提升4倍。與此同時,結合3DMIMO(大規模天線陣列)、多頻分層、超大上行等先進通信技術,中國移動全球首創的具備超密組網能力的5G自呼吸彈性網絡構架,拉起了一套“雙路由、雙機房、雙設備”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轉播畫面
電子煙花驚艷綻放
今年的亞運會開幕式改傳統的“實物煙花”為“數字煙花”,以此傳遞綠色環保理念。
“通俗來說,數字煙花就是利用數字技術’燃放’的電子煙花?!惫I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網絡對抗研究所所長閆懷志介紹說,這些技術不僅可以模擬出煙花的爆炸效果,而且可以隨時調整煙花的形狀、顏色、爆炸高度等參數,使煙花更加靈活、多樣。相比傳統實體煙花,數字煙花具有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而且還具有成本低、靈活多樣、安全等優點。
科技護航 亞運鳴鑼開賽
氣象“衛士”護航亞運會
精準的氣象預報離不開氣象裝備的有效支撐。圍繞亞運會、亞殘運會賽事和城市運行氣象保障需求,杭州亞運會建立起由常規自動氣象站、新一代天氣雷達、X波段天氣雷達、微波輻射計等組成的綜合立體氣象監測站網。
建在杭州三堡江邊鐵塔上的自動氣象站。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寧波象山亞帆中心周邊,鋼鐵圍網保護著一部P波段對流層風廓線雷達。這臺雷達能穩定探測從地面到高空12000米大氣風場的精細化分布,實時探明風向、風速等信息。
除了氣象雷達組網探測,在杭州亞運會現場,航天科工二院23所航天新氣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2000多套自動氣象站。其中海上燈塔氣象站、海溫浮標氣象站、沙溫氣象站等10套自動氣象站,專門為亞運會量身打造,精準“把脈”天氣,保障賽事進行。
由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主研發的“媽祖”系列海洋環境數值預報模式,首次應用于杭州第19屆亞運會帆船比賽,提升了賽事海洋環境預報準確性和效率。為提高海洋環境信息預報準確性,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將“媽祖”海流和海浪模式的數值預報范圍,擴展至整個東海,比賽海域最高分辨率設置為20米,每日可輸出未來5天內的海浪、海流、海溫逐小時數值預報產品。
數實融合 提升觀賽體驗
9月初,全球首個支持超大空間超高并發的“亞運AR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這是杭州亞組委推出的智能亞運項目。通過智能亞運一站通進入“AR服務”,觀眾便可享受AR場館導航、AR吉祥物迎賓秀、AR知識科普等服務。
賽場兩側的4K高清攝像機和VR相機捕捉運動員不同角度的動作,將運動員每個精彩瞬間定格和360度回放,生成“子彈時間”特效。生成這種實時處理極其考驗網絡和算力,依托中國電信邊緣云的媒體處理和分發能力,在云端可以實現實時拼接、切片和渲染,輸出不同視角畫面。同時,“子彈時間”能夠與中央電視臺轉播信號融合,實現多角度、清晰的即時多維比賽細節還原,為觀眾提供多視角的觀賽體驗。
圖片來源:中國電信 IT時報
對于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杭州還在城市側推出各類觀賽空間,豐富線上線下觀賽觀賽渠道,鼓勵市民通過交互、沉浸的方式參與體驗,真正做到了亞運盛會,全民共享。
(綜合科技日報、新華社、中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