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江耘
兩位運動員身著藍色和綠色上衣,在黃色地墊上擒拿或摔跤一決高下。他們的姿勢別具特色,依靠站姿使對手背部著地,就能立即勝出。這就是源于烏茲別克斯坦的直立制服式格斗運動——克柔術,也是杭州亞運會的一項非奧項目。
在杭州亞運會40個大項中,除了31個參照下屆巴黎奧運會設定的比賽項目外,還設定了9個非奧項目,包括智力項目(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橋牌、電子競技)、武道(柔術、克柔術、空手道)、壁球、板球、藤球、卡巴迪、武術、龍舟、棒壘球。它們以其強大的民眾基礎和濃郁的地域特色,豐富了亞運會的競技內容,更向全世界展示了屬于亞洲體育的獨特魅力。
杭州亞運會克柔術比賽現場。杭州亞組委供圖
展現亞洲特色,增添賽會魅力
迅捷靈動的扣殺、奮不顧身的攔網、騰空而起的倒鉤進攻……在浙江省金華體育中心體育館藤球比賽現場,選手們高超的球技不時引起觀眾們的驚呼。
藤球的規則類似我國民間的踢花毽子,又類似“腳踢的排球”,運動員需要隔網而立,運用腳腕、膝關節等部位擊球過網,讓球落入對方場地即可得分。
藤球起源于東南亞,由藤條編成的黃色空心圓球在賽場內來回翻飛,觀賞性很強。藤球對隊員間的配合默契度要求極高,發球需要兩人配合完成,進攻時需要隊友把球傳到最合適的位置,攻球手把握機會往往只在電光石火一瞬間。
杭州亞運會藤球比賽現場。杭州亞組委供圖
“本屆亞運會的項目設置是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新潮、傳承與創新的全新融合?!焙贾輥嗊\會競賽指揮中心新聞發言人朱啟南介紹。一直以來,亞運會都勇于接受新鮮事物,不斷吸收具有時代特色、具備發展潛力的新型體育項目。
非奧項目中既有武術、藤球、克柔術等“地區特色”,也有滑板、壁球和電子競技等“新興熱門”,力求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齡層次群體的觀賽需求,全面體現亞洲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充滿活力的特色。
朱啟南相信,這些體育項目在進入亞運會后,將進一步朝著職業化、規范化、健康化的方向發展,也將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體育、關注亞洲、關注亞洲文化。
冷門智力賽事,火熱觀賽氛圍
位于錢塘江畔的杭州棋院(智力大廈)棋類館,可謂是本屆亞運會最“安靜”的賽場。在圍棋男子個人項目賽場,只聽到棋鐘的嘀嘀聲和棋手的落子聲,棋盤之上,扣人心弦的對局正在展開。
本屆亞運會同時將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橋牌列入正式比賽項目,這在亞運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四大智力運動項目共計有1500多場對局,現場不設觀眾區,如何觀賞精彩對弈?解決辦法在“云上的亞運”。
杭州亞運會圍棋比賽現場。杭州亞組委供圖
“為了讓更多智力運動愛好者可深度參與并同步感受比賽的魅力,我們在場館外舉辦電子棋譜和大盤講解網絡直轉播等公益活動,邀請了聶衛平、華學明、戰鷹等棋壇名宿、年輕棋手與觀眾互動講解,讓一場‘靜悄悄’的高水平賽事成為公眾可參與的云上賽場。”杭州棋院棋類館新聞發言人姜賢正說。
智力運動常被人歸結為“小眾”,在本屆亞運會卻廣泛吸引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10月3日杭州亞運會圍棋男子團體決賽,通過抖音平臺觀看比賽解說的觀眾就超過127.6萬人次。一位觀看圍棋男子團體賽直播的網友留言道:“這是一場精彩的比賽,雖然有點可惜,但是國手們還算正常發揮,繼續加油!”
姜賢正表示:“棋類運動是亞洲的盛會、文化的交融,智力運動在全球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積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傳統。”
促進文化交流,呈現獨特風景
一人進攻、多人防守,杭州亞運會賽場上,兩支隊伍玩起“老鷹捉小雞”,這不是兒童游戲,而是歷史悠久的亞洲特色運動項目——卡巴迪。從1990年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起,卡巴迪每一次亮相亞運舞臺都引發關注。有網友表示,原以為杭州亞運會卡巴迪比賽很冷門,沒想到一票難求。
卡巴迪是一場力量、智慧和團結的較量,需要很好的敏捷性、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射能力。當然,還需要強大的肺活量,因為進攻者在進入對方場前,就必須喊唱“卡巴迪、卡巴迪”,有停頓或含糊,即被罰出場。
杭州亞運會卡巴迪比賽現場。杭州亞組委供圖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卡巴迪這項運動,但在場館看過訓練后,發現卡巴迪太好玩了!而且它規則簡單易懂,對場地和器材都沒什么要求,特別適合和朋友們一起玩。”在卡巴迪項目的比賽場館,蕭山瓜瀝文化體育中心的志愿者姚宛宜興奮地說。
在地域廣闊的亞洲,悠久的歷史沉淀出多元文化,體育運動成為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窗口。杭州亞運會以體育為媒介,其特色項目設置不僅為非奧項目運動提供了舞臺,更為亞洲各國家與地區提供了充分展示自身文化特色和魅力的機會。
亞運會不只有競技比拼,更是溝通交流的聚會。非奧項目運動員借助賽會走到更多地方,在賽場內外結交朋友、傳遞友誼。朱啟南表示,杭州亞運會非奧項目正在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發展亞洲特色體育運動,成為亞洲文化的一道獨特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