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飛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何亮
從千島湖啟動,沿著新安江、富春江至錢塘江由西向東順流而下,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將向全世界展示一幅生活富裕、生命陽光、獨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10月16日,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以下簡稱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主題新聞發布會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將于1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秀水廣場啟動并進行首日傳遞,隨后在杭州建德、桐廬、富陽、蕭山依次傳遞,全程將有600棒火炬手參加。
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火炬傳遞主題新聞發布會。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組委會供圖
傳遞路線展現杭州詩路文化
10月12日,杭州亞殘運會火種在亞殘運會火種永久保存地——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博物館成功采集,并迎回杭州。
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指揮中心副指揮長杜作鋒表示,在首屆亞殘運會舉辦地廣州采集火種,既延續了亞殘運會的理念與宗旨,又全面體現了亞洲殘疾人體育事業的薪火相傳。
10月22日,亞殘運會火種將來到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并點燃主火炬塔。此次亞殘運會火炬傳遞路線的編制,既遵循了國際大賽的慣例,又將充分展現杭州“詩路文化·三江兩岸”世界級文化旅游帶。
“三江兩岸”自西向東貫穿杭州的千島湖、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縱貫杭州6區3縣(市),全長235公里,是杭州城市發展的水上紐帶,也是浙江錢塘江詩路文化的黃金段。亞殘運會火種將在自然山水、傳統文化和現代都市中交相輝映。
杜作鋒介紹,參加此次亞殘運會火炬傳遞的火炬手,除了優秀殘疾人運動員、教練員代表外,還有來自各行各業的模范代表、基層工作人員代表,以及熱心助殘事業、弘揚亞殘精神、為實現杭州亞殘運會愿景貢獻力量的人士。
其中,境外火炬手51棒,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亞殘運會火炬手中年齡最小的14歲,年齡最大的73歲,女性代表228名,基層一線代表313名,先進模范人物代表219名,體育工作者代表47名。殘疾人代表188名,占比31.3%。在殘疾人代表中,有肢體殘疾人118名,視力殘疾人23名,言語及聽力殘疾人19名。
智能仿生技術為火炬傳遞助跑
數字和現實相結合,是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的一大亮點。杜作鋒表示,即將到來的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也有新的創意——在淳安站,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智能導盲犬等創新技術將融入傳遞場景中。
具體而言,智能仿生手將應用于上肢殘疾人,發揮抓握功能;智能仿生腿將應用于下肢殘疾人,發揮行走和奔跑功能;智能導盲犬以四足智能機器人視覺識別能力引導視障殘疾人行走。
杜作鋒介紹,這是智能仿生腿、智能導盲犬首次在火炬傳遞中呈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向人們傳遞“科技改變生活、讓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理念,為更多殘疾人的生活帶來便利。
記者了解到,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根據各區(縣、市)傳遞路段的地形特點和殘疾人火炬手的身體情況來分配傳遞路段,針對性制定殘疾人火炬手的方案,在每個點位、整個傳遞過程都充分考慮殘疾人火炬手的需求,在無障礙坡道、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標識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和設置,同時,注重路面平整等方面的環境整治,確保殘疾人火炬手的傳遞安全。
據介紹,此次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希望最大程度展示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風貌,以及殘疾人群體作為杭州亞殘運會貢獻者和參與者的時代風采,將社會大眾的亞運熱情延續到亞殘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