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征十一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是我國“長征”系列火箭家族中唯一使用固體燃料作為推進劑的火箭。跟其他“長征”火箭相比,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快”,因此長征十一號也有“快響利箭”的稱號。
發射瞬間,觀摩的群眾。龐磊 攝
首次近岸發射 發射準備更快
根據本次任務的衛星軌道要求,長征十一號火箭首次采用近岸海上發射。
此次是長征十一號完成的第四次海上發射,相比以往的海上發射任務,本次任務選擇在距離海岸僅3公里的海域,這樣在發射流程上將后端測發設備設置在陸地,減少了海上航行時間;將測試流程進行合并優化,任務執行所需時間進一步縮短。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十一號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董曉斌說:“近海的海況相對于遠海非常適合發射作業,我們這個船可以當天到當天回,不像以往需要在海上航行幾天的時間,使我們的發射周期得到了縮短?!?/p>
形成適配器產品庫 星箭匹配更快
除了發射準備更快,衛星和火箭匹配更快也是本次發射任務的看點之一。在商業航天領域,很多小衛星有搭載發射的需求。而多顆搭載發射衛星的最佳工作軌道難以統一,衛星間的結構協調和電磁兼容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長征十一號火箭形成了系列化的衛星適配器產品庫。此前,新的發射任務來臨,用戶提需求后再研發適配器,一般要耗時半年。而有了適配器產品庫,接到發射任務后,長征十一號火箭型號隊伍即可根據個性化需求,快速匹配最合適的適配器,相比之前耗時縮短一半。
“我們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積累了大量星箭接口聯合優化設計的成功案例,提升服務效率?!焙教炜萍技瘓F一院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張鳴說,長征十一號火箭型號隊伍為每一發任務都專門配備了一名星箭協調員,充分發揮多專業技術支撐的優勢,確保各項接口和技術指標高效協商確定。
探究研發新模式 火箭生產更快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十一號火箭在山東固體火箭產業基地完成測試、出廠,并就近執行發射任務,生產和發射效率大幅提升。
2021年,山東固體火箭產業基地完成一期建設并投入使用。這為長征十一號火箭的快速生產制造提供更進一步的可能。
近年來,長征十一號型號隊伍積極探究基于高密度發射的火箭小批量研發新模式,并實現了兩發火箭的交錯式總裝測試、同步出廠評審。他們還以批產形式滾動生產,為衛星用戶動態匹配最合適的火箭??傮w算來,目前生產一枚火箭的時間比原先快約50%。
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
海上發射更安全、更經濟
近年來,我國航天發射進入持續高密度狀態。相對于陸地上發射,海上發射首先能夠提高發射安全性。由于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會有箭體殘骸落到地面,為了不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害,火箭必須讓殘骸掉到荒漠等無人區,這就需要火箭消耗更多燃料來找到合適的落點。而海上發射則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張鳴表示,海上發射可以選擇不同的發射點,可以讓火箭殘骸安全區選擇更容易些,相對于陸上發射更便捷。
海上發射不僅提高了安全性,同時帶來的還有經濟性。我國目前擁有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航天發射場,它們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而在海上進行發射的話,就能夠自由選擇火箭發射的緯度。這樣針對不同軌道的衛星,選擇最合適的緯度進行發射,能夠有效節省燃料,火箭一次就能攜帶更重或者更多的衛星進入太空,航天發射的成本就能得到有效降低。
已具備常態化海上發射能力
長征十一號火箭自2015年首飛成功以來,已連續取得10次陸地發射和4次海上發射的圓滿成功,達成14連勝。
據悉,長征十一號火箭首次海上發射以來,海射方案不斷優化創新,在不同海域點位出色完成了太陽同步軌道、低傾角圓軌道的發射任務,已具備常態化海上發射能力。未來,長征十一號火箭海上發射次數將逐步超過陸上發射次數。按計劃,今年長征十一號火箭還將執行兩次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