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速建設的天文觀測基地讓冷湖這個西部小鎮重獲新生,這背后是天文學家與當地政府的“雙向奔赴”。
冷湖之變:從空城到天文城
-
-
5月29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發布文件,系統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文件強調,要確保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在科學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沒有人應該掉隊。在中西部,在鄉村,一線教師正通過各種方法,編織起孩子的科學夢。
科學教育的加法題,中西部學校怎么答?
-
-
深??脊啪哂屑夹g門檻高的鮮明特點,正是由于我國深水技術裝備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才使深??脊攀聵I發展具有了技術支撐,從設想最終變為現實。
用科技“打撈”歷史 ——從我國南海水下一千五百米發現古代沉船說起
-
-
中國科學家董揚等聯合“一帶一路”沿線為主的17個國家的79位科學家,把葡萄的栽培史提到了11000年以前,解決了學術界對葡萄起源長達百余年的爭議,構建了幾乎覆蓋所有栽培葡萄遺傳資源高精度親緣關系譜系圖,提供了葡萄定向育種和設計育種新技術路徑。
破解葡萄馴化的百年謎題
-
-
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60年來,我國累計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3萬人次,診治患者2.9億人次。中國援外醫療隊以精湛的醫術撫平患者的傷痛,用健康中國的實踐經驗,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力量。
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 ——聽中國援非醫療隊員講述大愛無疆故事
-
-
大學的學習,不能僅僅從知識到知識,從課本到課本。讓同學們真實感受世界,是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備賽“挑戰杯”,他們對實際問題有了深入了解,把知識內化成了能力。幾年過后,技術在迭代,同學們對事物的認知也在深化—這就是成長。
“挑戰杯”激蕩青年創新力量
-
-
數權在法律界定上與傳統物權有哪些區別?國際相關實踐有哪些趨勢?企業數據流動起來還面臨哪些挑戰?理論界、學術界、產業界、法律界給出哪些解決方案?科技日報記者深入調研,試圖找到答案。
數據是誰的?能用來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數據要想跑起來,數權須先定下來
-
-
今年2月上旬,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航天員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
“從幼兒園開始讀博士”——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研制十年路
-
-
4年多時間,研究人員跨越10個省區,對明長城全線進行無盲區數字化測繪,采集到200多萬張實景圖片,并建立了長城全線實景三維數據庫,目前已覆蓋90%的人工墻體段,并已擴展到漢、北朝、唐、宋、清等多朝代遺存。
把長城“搬進”博物館要幾步
-
-
養老事業與產業的協同發展,關乎老年群體的美好生活,也對擴大內需、促進就業影響深遠。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強養老服務保障”成為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的工作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