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約85%,這是目前主流多晶硅制備技術路線——采用GCL西門子法(改良西門子法)制備棒狀硅的市場占有率。
但在去年,多晶硅的另一條制備技術路線——采用硅烷流化床法生產FBR顆粒硅,呈現出強勁增長勢頭。
其中,位于江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鑫科技)表現十分搶眼。2022年,該公司生產的顆粒硅較2021年同期增長537.3%,目前在硅料市場中的占比從個位數迅速飆升到15%左右。
“所有的創新都源于前面沒有一個可以抄作業的人。從‘0’到‘1’看上去很短,但如果把小數點往后放n位,實際上可以無限長,只要走不到‘1’,前面都是‘0’?!被赝w粒硅產業化走過的路,42歲的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十分感慨。日前,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企業歷時11年“押中”顆粒硅,研發、資本、人才的不斷投入,以及時間的等待,四者缺一不可。
居安思危覓新機
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協鑫科技光伏產業的發源地。廠區內,閃耀著金屬光澤的硅烷反應塔高聳林立,身披藍色外衣的流化床裝置發出陣陣低鳴聲。
流化床是孕育顆粒硅的溫床。在這里,硅烷氣、氫氣以及硅籽晶在高溫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綠豆大小的顆粒硅。
2006年,在當時還算偏遠的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協鑫科技母公司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果斷投建了當年全國最大的多晶硅項目,采用改良西門子法生產棒狀硅。
5年后,公司發展勢頭如日中天:營業收入約255億港元,凈利潤42.7億港元;棒狀硅總產能達6.5萬噸,打破歐、美、韓等國壟斷,成為全球最大多晶硅研發與生產商,并迅速占據全球27%的市場份額。
但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卻“嗅”到危機。當時,全球光伏市場波詭云譎,金融海嘯余波猶在。在企業內部“頭腦風暴會”上,他發出一系列“靈魂拷問”:如果協鑫集團未來失去競爭力,靠什么救活自己?是不是要開展同質化競爭?為了降低成本,是不是要步同行后塵,不得不搬到電價更低的西部地區謀生存?
要想在電價相對較高的徐州扎根,協鑫科技必然面對成本挑戰,而借助傳統的改良西門子法工藝降低成本,空間越來越小。朱共山與公司決策層果敢地決定“另起爐灶”,他們將目光投向新一代多晶硅制備技術全新革命路徑——硅烷流化床法制備顆粒硅。
作為多晶硅的化學提純方法之一,硅烷流化床法技術雛形出現在1952年。由于門檻高、工藝難度大,工業化之路推進異常艱辛,美國廠商已經放棄了這條技術路線。
對于顆粒硅的未來前景,朱共山卻很樂觀:協鑫集團有著成熟的棒狀硅生產工藝基礎和研發實力,顆粒硅這座“山頭”再難,也一定能攻下來。
持續投入見成效
出于保密需要,協鑫科技組建了完全獨立于改良西門子法之外的“秘密工廠”。協鑫科技助理副總裁宋昊回憶,公司百來人組成扁平化的科研團隊,在這個“科研特區”,從人事、供應鏈、設計,到設備運營、安裝以及專家、工程師待遇,均“與眾不同”。
2011年,第一代流化床第一次開車,顆粒硅分廠上下滿懷期望,目標連續開車180天。
半個月后,意外出現了:生成的顆粒硅大若西瓜,將進料口徹底堵死了?!暗沧病眻猿至艘荒甓嗪?,團隊決定放棄此前的技術工藝。
調整工藝后,開車時間延長到了68天。但新的問題又來了——熱量傳不進去,產量不到目標產能的1/10,且成本非常高。
改進加熱方式后,采用第三代技術工藝的流化床一次最長開車時間延長到了89天。
雖然離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正如蘭天石評價的:“就像竹筍在土下長了3年,在沒有出頭的時候,其實根已經非常深了?!?/p>
轉眼到了2016年,顆粒硅依然箭在弦上,公司內部有了雜音。朱共山不為所動,篤定繼續加大投入。同時,他動員所有高管勒緊腰帶過日子——工資砍半,獎金停發。但研發費用一分不少,研發人員工資和獎金一分不欠。
又過了3年,協鑫科技顆粒硅產線實現超過180天長周期穩定運行。
雖然開車時長、產量達標了,但顆粒硅品質還很不穩定,總金屬雜質含量曾一度高達上百ppbw(十億分之一,為以質量計數的濃度),且伴有“掛灰”“氫跳”等多個行業難題。
精益求精練內功
2019年,蘭天石接棒,將顆粒硅從科研并入生產進行常態化管理。
“現在回頭看,這一步很重要?!碧m天石解釋,“好比到了半山腰,發現還有更好的方法,那就迭代,把之前的東西全拋棄掉。在公司每年10多億元的研發投入里,我們甚至有一兩個億花在‘拋棄’上,因為沒有想得特別好,或者‘想得太好了’?!?/p>
接下來,協鑫科技采用模塊化的方式,將目標鎖定為某一代床,根據下游客戶對產品的反饋,倒逼改進。
“我們的目標是雜質含量小于10-9。打個形象的比方,10億只雞蛋里邊不能讓一只‘壞蛋’混進去?!碧m天石說,要提高質量,需要控制的指標非常多,為此大家做了無數次的正交實驗。
所謂正交實驗,就是分析網格里每一個實驗的結果,發現差異,找出中間可能對結果有正向影響的因子。
與此同時,蘭天石組織團隊開始了快速自我迭代:從最初的1個流化床,迭代出多個流化床,將顆粒硅生產基地從徐州復制到了樂山、包頭以及呼和浩特。
終于在2020年,協鑫科技生產的顆粒硅被一步推向客戶并獲得實證,截至目前,總金屬含量低于1ppbw的產品比例已超過85%。
十年磨一劍。2011年至今,協鑫科技在顆粒硅研發及中試裝置上已累計投入100多億元。下一步他們要面對的,是即將到來的N型太陽能電池技術更迭浪潮。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江蘇考察時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敝旃采綄τ浾哒f,“作為能源企業,我們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練就過硬本領,更好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全球化發展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