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通訊員 李婷
“黎明師傅,早上好,這么早就來看你的充電樁啊?!?1月15日一早,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天津濱海公司運檢部配電運檢室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來到自己熟悉的基層社區,投入到移動式共享充電樁的調試工作中。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痹趶埨杳餍闹?,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在行動中。
走進濱海新區新村街道正義里社區,張黎明直奔他最惦記的那臺移動共享充電樁。在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的“黨代表通道”上,張黎明向全國人民匯報了這一最新研發成果。去北京參加黨的二十大之前,這種移動充電樁剛剛在新村街的正義里和惠安里兩個老舊小區完成安裝。
“這種創新產品在進行最后的調試,我過來看看還有什么問題,好讓它盡快投入使用。社區這邊還有什么需求和建議嗎?”一邊拿著設備開始檢測,張黎明一邊與正義里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郭玉芬聊了起來,對充電樁未來使用需求進行實地調研。
“這么一臺就可以覆蓋6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充電樁被油車占了,很好地解決了居民充電難的問題,以后使用上了大家肯定都點贊!”說起新充電樁郭玉芬贊不絕口。
得到肯定答復后,張黎明并沒有放松手里的活,還是認真仔細地進行著試用檢測?!澳銈兛?,這個地方的線就差這一點,要是再做個小彎邊,就能把服務范圍再擴大,就不止給6個車位充電了?!?/p>
投入創新工作的張黎明認真而專注,跟他一起來社區的創新工作室員工們不斷地和他進行著探討,有時還會“吵吵”幾句。
“這種場景很常見,大家一起頭腦風暴,你說你的想法,他談他的建議,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各抒己見,才能讓創新越來越好,大家創新的勁頭也就越來越足?!睆埨杳髯院赖亟忉尩?。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次提到創新,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國家對創新發展的高度重視,也為自己趕上這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偉大時代而倍感驕傲。同時,也堅定了我們技術工人繼續心無旁騖開展創新的信心,讓我們持之以恒創新的動力十足?!睆埨杳魃钣懈杏|地說,“但是創新靠不得別人還得靠自己,真正的創新最終要落腳于民,所以我們始終把創新放在基層和群眾一線,讓創新造福于民?!?/p>
聽了黎明師傅的話,跟著他一起來社區服務的創造工作室員工翟世雄干勁十足,“聽黎明師傅這么一說,心里明白多了。就像師傅研發的這個充電樁,當時外保護罩做多大、做成什么形狀才能既防雨又不磨損線纜,充電槍回收是電動還是手搖,線纜回收速度和流暢度能否方便居民使用。這些細節,黎明師傅都現場和生產廠商對著設計圖紙反復校對,真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厝ヒ院?,我們要逐一梳理,再進行新的優化,讓創新成果真正服務于民?!?/p>
“接下來,我將帶頭立足本職、奮力爭先、勇毅前行,在創新實踐中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好?!睆埨杳鲌远ǖ乇硎?,“我還將繼續參與走基層宣講活動,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帶動大家用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工作,讓咱們的產業工人更有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