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實習生 雷雍
到2027年,重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在2022年基礎上實現“雙倍增”,分別超過1.28萬家、8.6萬家。3月31日,《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下稱《行動計劃》)解讀新聞發布會舉行,該行動計劃將分階段實施,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
新聞發布會現場。雷雍/圖
實施科技企業提升“十百千”工程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著力壯大優質市場主體,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對引領支撐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span>重慶市科技局局長明炬介紹,近年來,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發展勢頭良好,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達6348家,較2017年增長3.1倍,復合增長率25.8%;科技型企業達42989家,較2017年增長5.3倍,復合增長率44.9%。不過,與先進省市相比仍然差距較大,迫切需要實施《行動計劃》,促進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
3月30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已正式印發《行動計劃》。計劃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科技型企業超過6.7萬家;第二階段到2027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在2022年基礎上實現“雙倍增”,分別超過1.28萬家、8.6萬家。
對此,重慶提出了四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首先是明確發展路徑。在“孵、育、引、壯”四字上下功夫,構建科技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型、全周期引育體系。
其次是突出企業主體。重在“建平臺、強研發、促協同”,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三是打造科創載體。發揮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等科創核心承載區引領作用,突出經開區、工業園區等各類園區的主戰場地位,激發高校院所創新創業帶動效應,強化各類孵化載體服務功能,多措并舉、綜合集聚,主動擔當、力爭上游,推動科技企業集群發展。
最后是強化服務支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提升科技服務能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構建全社會創新創業生態,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蓬勃發展。
引導全市75所高校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效能
“高校是全市科技創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雙倍增’行動計劃中一支十分活躍、極具創新力的力量。”重慶市教委一級巡視員鄧睿介紹,重慶市現有高校75所,現有各類在校生130萬余人、科技活動人員近3萬人,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43個、省部級科研平臺500余個。
為了助推《行動計劃》的實施,重慶市教委將聯合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等市級部門協同引導高校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效能。將結合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學科專業布局,為企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和高端研發人才,探索和建立市與區縣聯合資助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制,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在渝落戶。
加強高??蒲衅脚_建設,匯聚高端科研人才。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用聯動。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搭建各類創新創業平臺和載體,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依托重慶高??萍汲晒D化中心,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促進高??萍汲晒c企業科技創新需求精準對接。
推動更多科技型企業成為專精特新企業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王春水介紹,2022年重慶市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579家,累計達到2484家;去年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7家,在西部地區排名第一,累計已達到255家。專精特新企業和“小巨人”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利潤率指標均高于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的總值。
“我們將全面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耦合互動,打造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生成生態體系?!蓖醮核硎?/span>,具體而言,主要從四個方面發力。
首先將高水平建設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健全科技型企業育苗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的全流程通道,讓更多的科技成果由種子變成苗子,完成“1”到“N”的裂變,實現科技型企業的培育。
利用工業園區、樓宇產業園和小企業創業基地等載體,打造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服務齊備、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的中小企業生態家園,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低租金的良好發展空間。
發揮專精特新基金領投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大力推進銀政企信息互聯互通,形成一批服務于專精特新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融資方案,滿足企業資金需求。
匹配精準優質服務,依托全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整合建立集創新、數字化、財務、融資、專利、上市等專業服務機構的中小企業服務資源池,為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全成長周期提供精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