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再云 王朋林 韓一民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中國昆明至越南海防的米軌鐵路,于1910年建成通車,至今已運行一個多世紀。在這條百年鐵路上,有一座著名的鋼架橋,被稱為“人字橋”。
近日,記者從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局聯合鐵科檢測有限公司,于9月6日至7日,使用振弦式應變計、電阻式位移計、光電撓曲測試儀等精密儀器,對人字橋橋梁結構進行系統檢定評估。人字橋歷經百年,迎來了首次高科技“體檢”。
試驗列車在不同速度狀態下對人字橋進行檢測。 吳杰 攝
人字橋位于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境內,因其外形似人字而得名,于1907年3月至次年12月設計修建,橋長67米,寬4.2米,橋面距谷底深102米,重179.5噸,整橋懸掛在兩面絕壁之間,是連接中越米軌鐵路的“咽喉”橋梁,全橋鋼結構用鉚釘連接而成。100多年來,中國鐵路工人用辛勞和智慧維護著橋梁,保障鐵路的安全暢通。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測量。 楊紫軒 攝
由于人字橋地處河谷地帶,鋼結構表面長年暴露在空氣中,橋下的河流水汽會導致銹蝕加劇。在以往人字橋檢修中,鐵路職工通常使用檢查錘、鋼卷尺等常規設備對橋面、螺栓、橋梁結構等設施設備進行檢查,實時掌握設備狀態,根據檢查數據,進行養護維修,確保設備質量安全可靠。
試驗列車在人字橋上進行檢測試驗。 吳杰 攝
“這次利用的各種高科技設備,與日常作業檢查的有明顯區別,可精準收集橋梁結構基礎技術信息,構建橋梁技術檔案,為后期運營養護提供精準數據支撐,進而延長結構使用壽命?!眹F昆明局開遠工務段開遠橋路車間副主任何金膛說。
現場檢測評估過程中,鐵路部門開行試驗列車進入封鎖區間,對人字橋進行不同速度狀態下的靜載、動載和制動試驗,了解橋梁靜態受力性能和動態穩定性、抗震性能等數據,判定橋梁是否滿足安全運營條件,為后續運營維護提供科學數據。
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檢測儀器。 楊向程 攝
據悉,試驗過程中,列車分別按每小時5、10、15、20、25公里共5個速度等級在人字橋上勻速運行,在測試數據有效且無異常情況下,再按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2次,其他速度各3次對橋梁結構進行檢測。
“通過橋梁技術狀況調查和橋梁靜載、動載、脈動、制動試驗5個部分,全面掌握人字橋現階段的受力特征,通過測試振幅、加速度、兩端轉角、支座位移、應變、撓度等關鍵指標,對橋梁實際狀態給出全面、客觀的評價,為后期人字橋養護維修提供重要依據?!辫F科檢測有限公司試驗項目負責人宋楠介紹。
米軌中亞班列運行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內。 楊紫軒 攝
100多年來,人字橋承托起中越米軌鐵路來來往往的列車,現在每天從中國開遠、越南海防雙向對開米軌中亞班列,通過中國山腰口岸、越南老街口岸,形成穩定跨國班列運輸模式。截至目前,2017年以來開行的中亞班列累計開行超過4000列,運輸跨境貨物160萬噸,保持了中國與越南物流通道的暢通,促進了兩國貿易增長。